
“烧臆子”是河南古典名菜。宋代《东京梦华录·饮食果子》篇中就载有“食鹅鸭排蒸、荔枝腰子,还元腰子、烧臆子”的文字,可见其历史之久远了。 北宋时期的京城就设在开封。当时开封人口稠密,繁华无比,饮食业高度发达。北宋名菜中有一种用炭火烤制的猪胸叉烧肉,是当时官场应酬时常点的大菜之一。它就是今天的开封市“烧臆子”美馔的前身。 到了清代光绪年间,河南淇县饭馆有位名厨陈永祥。他最擅长烹制北宋菜,并把当年的炭火烤制的猪肉首次称为“烧臆子,这道名菜因此又得到发扬光大。淇县县官招待过往的京都政府显要人物,大都请陈大厨师掌勺烹制“烧臆子。 有一次,慈禧太后去河南,路过淇县,官府带她品尝了陈永祥制作的“烧臆子,慈禧非常满意,特意召见了陈永祥,并仔细询问了此菜的由来。陈永祥倒也不含糊,他直接告诉太后,“烧臆子乃是北宋皇家最爱吃的菜肴,慈禧听了更加高兴,重赏了陈永祥许多金银,并说:“这么好吃的菜,京城居然吃不到,尔等随哀家进京,让宫内御厨们也好好领略一番。” 陈永祥进京后,很快就因为做一手太后最爱吃的“烧臆子,成为后宫御厨中的“一哥。慈禧不但自己吃,还常常推荐给她的亲信们吃,以致他的人缘嗵嗵地往上蹦。携陈永祥的影响力,陈家世代在老家也操厨为业,名震中原大地,“烧臆子”也在中原地区再次流传开来,并延续至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