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轩旗下河南名优土特产网  
魅力河南 > 正文

河南七旬老人打工还债十七年 “啥都可以晚,诚信晚不得”

来源:河南名优特产网 编辑:admin 发布日期:2014-8-11 8:33:19 关注指数:2344

    河南新郑市薛店镇,有个花庄村,年过古稀的花书增每月初回村还债,村民们已经习以为常。
  “这是第157户,还剩40多户。”8月1日,老花又回到花庄,从兜里摸出几个暖热的纸包,纸包上分别写着村民的名字和钱数。
  17年来,这位老者,把退休金、打工挣的钱和儿女们给的生活费攒在一起,蚂蚁啃骨头,一点一点地偿还50多万元的欠款。
  轻信熟人忽悠,背上巨债
  上世纪90年代,身为薛店镇广播站退休职工的花书增,在花庄村办了一家面粉厂。凭借多年的口碑,十里八乡的乡亲都将余粮存到他的面粉厂。
  “大伙儿信任咱才存到咱这儿,最多的时候有200多户哩。”老花至今语带自豪。但“信任”二字也让他从厂长一下子变成200多名乡亲的欠款人。
  原来,1996年,老花轻信了熟人的“忽悠”,在没拿到钱的情况下,将厂里的所有面粉交由熟人代销。结果面粉拉走了,几十万元的货款却没能像承诺的那样“货到付款”。小本经营的面粉厂不但血本无归,还欠了一屁股债。
  “老花的面粉厂被骗了,赶紧去兑钱吧。”在厂里存粮食的乡亲听闻,纷纷前来催要粮款。
  找到了骗他的人,心软了
  乡亲追债,家人埋怨,“天价”债务,老花一时“觉得天都要塌了”。
  “缓过来一想,我被骗了是我没本事,但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。”曾在部队服役6年的花书增,骨子里的倔劲儿上来了,“只要坚持,总能还完。”
  说话间老花的胳膊轻颤了一下,上面的疤痕清晰可见。
  “为了还债,我爸到处爬线杆、帮小区穿线,一天干七八个小时。这只断臂就是前年春节从电线杆上摔下来弄的。”小女儿花新莉的眼泪在眼眶里开始打转。
  后来老花找到了骗他的人,却心软了:对方已经躺在医院,全身插满管子。不久,骗他的人不治身亡。有人建议老花,找对方的老婆继续讨要欠款,可老花说:“一个女人带着俩孩子够不容易的了,我不能把他们娘几个往绝路上逼。”
  随着脸上沟壑的加深,老花只能拣些轻活干。当有人说为什么不拖着,或者晚些再还,老花的回答是:“啥都可以晚,诚信晚不得。”
  “把欠账还清,才能抬起头来走路”
  去年,花书增家窘迫的经济状况突然有了转机:他家的房子因征迁改造,分到10多万元补偿款。“这笔钱够装修房子了。”花书增的老伴激动之余,想为自己的生活做点打算。
  “所有的补偿款,全部用来还账!”老花的话斩钉截铁,全家人半天没吭声。这期间,不管是家人闹情绪,还是给脸色,老花始终坚持:“把欠账还清,我才能抬起头来走路。”
  最终,花书增家获得的补偿款全部用来还账。
  “欠着乡亲们的钱,我总觉得没脸见他们。”老花说,为省钱尽早还给乡亲们,一大家子节衣缩食,没添置过任何像样的东西。
  “啥时候把200多位乡亲的欠款还完了,睡觉才踏实,剩下的七八万力争两年还清!”话语间,他的外孙从身旁一溜烟跑过,老花微眯的眼里充满笑意。

相关文章
[河南旅游]河南的天上人间九旬老人免费为路人提供茶水:支教的时光
河南男子重情重义 为乡亲义务河南洛阳女大学生支教乌干达感河南“托举三兄弟”天津勇救高
河南汉子为600元 苦寻“洋河南七旬老人打工还债十七年 河南好人亓国杰:照顾战友家人
河南农民身患风湿病两次下水 河南又有300万元物资运往灾清明上河园荣获“河南省十大重


原阳有机大米高硒米3kg


送礼首选河南特产好想你红


安阳烩菜


野生*散养*原生态*固始


包公豆黑皮花生


青铜器


大碾萝卜


墨玉梅花双鹅/工艺摆设1
 
 
 
关于我们 | 合作伙伴 | 诚征英才 |  帮助中心 | 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 | 总经理信箱 | 
Copyright © 2009 - 2011 HnmyT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郑州福轩商贸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